金秋十月,鸭绿江碧波荡漾,G331临江段车流如织。吉林省临江市创新实践“文旅+农业”发展模式,通过特色集市、美食体验、助农展销等多元载体,将旅游流量
金秋十月,鸭绿江碧波荡漾,G331临江段车流如织。吉林省临江市创新实践“文旅+农业”发展模式,通过特色集市、美食体验、助农展销等多元载体,将旅游流量转化为农产品销量,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。
“这里的土特产品味道好,卖相佳。更没想到的是,这么精美的木雕是用树根因形而制、顺势而为做出来的。”来自辽宁的游客杨海成在根雕摊位前赞不绝口。
临江市苇沙河镇是座边境小镇,十月以来,该镇在江滨广场开设特色集市,五味子、黄菇娘、沙果等土特产品与根雕等手工艺品,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。
能吃、能玩、能赏、能参与,集市现场还推出KTV活动,游客在品尝特色美食、购买手工艺品的同时,还能欣赏文艺汇演,参与节目互动,感受城乡共乐的喜庆氛围。
与此同时,镇内8家主打“鸭绿江江鱼宴”的饭店生意火爆。以20多种鱼类为食材的传统“江鱼宴”,成为吸引游客的“金字招牌”,十月上旬,总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。
“文旅+农业”助力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文旅市场。临江市大栗子街道组织农户借助金秋旅游旺季,将富有特色的蜜汁葡萄、清脆多汁的鸡心果、绿色种植的西瓜送到市民与游客面前供其选购。
六道沟镇夹皮沟村金叶广场上,10余个售卖帐篷整齐排列,当地政府为解决村民“卖货难、缺场地”的问题,将各村特产在此集中展销并提供免费试吃试喝。
“栽种的水果在人们一走一过中就变现了,游客量变成了产品销量。”农户在手机支付到账提示音中乐得合不拢嘴。10月1日至今,这种精准助农模式已为六道沟镇村民带来约20万元收入,帮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销售难题。
有特色有产品更要有好服务,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。当地利用G331沿线资源,在附近停车场设立志愿服务站,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同时,使其成为部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产品展售点。大栗子街道今年首次尝试规模化种植的哈密瓜,成为市民游客新宠,仅国庆中秋假日,就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。
接下来,临江市将继续深化“文旅+农业”发展模式,进一步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,让更多农户享受发展红利,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经验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